蛋白残留检测

  生物检测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4-18 15:08

蛋白残留检测.jpg

蛋白残留检测技术体系与质量控制

一、核心检测方法

‌免疫学检测法‌

‌酶联免疫吸附法(ELISA)‌

基于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,通过酶催化显色反应实现定量分析,灵敏度达ng/mL级,广泛用于宿主细胞蛋白(HCP)及Protein A残留检测‌。

‌Western Blot‌

结合SDS-PAGE分离与抗体特异性识别,可验证ELISA结果并提供分子量信息,适用于目标蛋白鉴定‌。

‌色谱技术‌

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(RP-HPLC)‌

利用疏水相互作用分离蛋白质,适用于胰岛素等药物的纯度与杂质分析‌。

‌离子交换色谱(IEC)‌

根据蛋白质电荷差异分离,常用于纯化工艺中酶残留的检测‌。

‌分子排阻色谱(SEC)‌

基于分子量差异分离蛋白质聚集体与杂质,用于疫苗残留分析‌。

‌质谱联用技术(LC-MS/MS)‌

通过特征肽段定量目标蛋白,特异性高且不受抗体限制,适用于复杂基质(如含序列类似蛋白的样品)的检测‌。

‌其他方法‌

‌考马斯亮蓝法(Bradford)‌

通用型总蛋白检测法,适用于发酵或酶法工艺中的总蛋白残留分析,需结合超滤或凝胶过滤预处理以提升准确性‌。

二、法规与质量控制要求

‌国际监管标准‌

‌FDA‌:要求HCP残留量低于检测限,需对至少3批工艺验证批进行定量检测‌。

‌EMA‌:强制要求常规检测HCP残留,批次结果需一致且符合标准‌。

‌中国药典2020版‌:明确需评估制品纯度/杂质,并对工艺相关杂质(如HCP、DNA)进行原液阶段质控‌。

‌检测验证关键点‌

‌灵敏度与特异性‌:ELISA需验证抗体交叉反应,质谱法需优化特征肽段筛选‌。

‌回收率控制‌:通过加标回收实验确保检测方法准确度,回收率应达80%-120%‌。

‌仪器校准‌:质谱仪需定期用标准品(如利血平)校准,色谱柱效需验证分离能力‌。

三、应用场景适配

‌检测目标‌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‌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推荐方法‌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‌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技术优势‌

HCP残留定量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ELISA、LC-MS/MS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高灵敏度、标准化操作‌

蛋白质聚集体分析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SEC、RP-HPLC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分离高分子量杂质并保留生物活性‌

复杂样本中低丰度蛋白鉴定    LC-MS/MS、Western Blot       高特异性,可区分序列类似蛋白‌

四、技术发展趋势

新一代检测技术趋向多平台融合,如人工智能辅助质谱数据解析、微流控芯片联用提升通量,同时各国药典正推动HCP检测标准品库建设以提升方法可比性‌。